独家专访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成为全球制造自动化的主要推动力:专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隆之

独家专访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成为全球制造自动化的主要推动力:专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隆之

独家专访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成为全球制造自动化的主要推动力:专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隆之
新华社柏林10月12日独家专访|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成为全球制造自动化的关键驱动力:专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隆之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总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根据最近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2024年全球将安装54.2万台新型工业机器人,是10年前的两倍多。其中,中国以29.5万辆占据一半以上,其次是日本(4.45万辆)、美国(3.42万辆)和韩国(3.06万辆)。从地域来看,亚洲占全球最近引进的机器人的74%,其次是欧洲和美洲,分别为 16% 和 9%。对于新引进的机器人,伊藤隆之表示,与主要国家普遍放缓的情况相反,中国正在经历逆势增长。伊藤隆之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机器人行业的“需求驱动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巨大的市场需求不仅促进本土制造商快速增长,也促进国际供应链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伊藤隆之表示,中国制造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正在推动机器人应用的深化和多元化。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对精密装配机器人的强劲需求,而制造业则在向高端制造转型中加速引入焊接、搬运等机器人技术。同时,自动化在我等行业的应用金属加工、食品、纺织、木材加工等也快速增长,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结构日趋完善的步伐。今年8月,伊藤隆之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他指出,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厂和实验室,甚至中小型制造企业也在有效应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这一趋势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我们可以看到,人形机器人在北京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个领域未来还会继续增长。”o.我认为这几年会快速发展。 “伊藤隆之谈到了中国面临的挑战,他承认中国在高端控制系统和核心零部件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但总体进步是显着的。他表示,随着投资的增加,这些差距正在迅速缩小。科学研究不断增加。在全球合作方面,中国与德国、日本等传统机器人强国优势互补。通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加速全球产业升级,实现互利共赢。展望未来,伊藤隆之表示,全球机器人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机器人产业驱动力的增长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上。他表示:“未来几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将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中国仍将是该行业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市场。” “可以预见,中国机器人产业将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技术水平,不仅将重塑中国制造业,也将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进入全球机器人行业,”Takayuki Ito 说道。(或更多)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如有)由自有媒体平台“网易账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网易号是一个提供独特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caly。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