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至成都198天:小米汽车陷入安全风波

铜陵至成都198天:小米汽车陷入安全风波

上午 9 点 11 分2025年10月13日,小米集团总裁雷军将小米YU7车主摄影大赛参赛作品转发至微博,并配文:“帕米尔高原很美,我还用小米YU7拍了一些风景照。”此时,距离凌晨3点18分,小米SU7 Ultra在成都天府街坠毁起火已经过去了不到6个小时,现场不少人参与救援。四人合力对SU7的门窗进行拳打脚踢,但车门还是打不开。车辆严重受损,司机无法逃生。从今年3月29日安徽铜陵市造成3人死亡的“爆燃事故”,到10月13日凌晨成都“火灾惨案”,198天的时间里,小米汽车不断卷入安全、智能驾驶推广、产品质量问题等争议。今年,三大电池安全、辅助驾驶安全、门把手安全等国家强标准如镜面般密集出台,准确反映了企业安全设计的疏漏和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雷军的微博页面上,有关于“帕米尔高原”和汽车产品的广告,但也有关于车祸的舆论和人们的疑问。小米汽车自上市初期的“热销光环”以来,市场口碑有所下滑,这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化浪潮下的安全担忧。交通事故后雷军和小米的尖锐声音和沉默 去年3月底,雷军微博每天持续查看,更新樱花照片和产品广告信息,并在沉默72小时后首次就交通事故致歉。成都车祸后,雷军“当天的微博更新依然遵循既定的“宣传路线”。事故当天,雷军的另一条微博发了一张小米SU7 Ultra的照片,按键为黄色,并配文:“阳光下更好看”。事故发生第二天,雷军晒出了YU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县高原试验的照片。与3月份铜陵事故后的“默哀72小时”争议相比,成都车祸发生后,无论是小米官方还是雷军个人微博都没有直接对事故做出回应,也没有向悲痛的家属表示慰问。不过,网友却对小米汽车直播间提出了质疑。已经满了。一时间,“车门把手打不开,垃圾车”等评论充斥屏幕。小米汽车和雷军的个人账号也失去了粉丝。小米汽车198天内发生两起致命车祸。这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包括虚假广告SU 7 Ultra碳纤维引擎盖、车辆自动泊车功能异常、产品质量缺陷。最受关注的是今年9月推出的小米SU7因软件质量问题而大规模召回。有“行走交通”之称的雷军,在铜陵遭遇交通事故后,没有出席4月的上海车展。随后,小米SU7 Ultra卷入“虚假宣传”风波,数百名消费者要求无损退车。 5月7日晚,小米针对车主花费4.2万元购买的碳纤维双导管前舱盖正式致歉,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这一方案并没有让车主满意,目前尚未与车主达成协议。今年5月,雷军首次公开发表声明,承认“过去一个月是肖战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小米成立了”,并透露自己因抑郁症取消了会议、停止出差和社交活动,也没有直接谈及前舱口纠纷或安全修复等细节。随后,在5月15日的内部演讲中,雷军首次对SU7事故的影响做出反应,表达了“安全的决心”。他表示,虽然小米遭到了质疑、非议和非议的风波,交通事故也在所难免,但他没想到这次事故会给小米造成如此大的打击。这次事故让小米意识到公众对小米的期待和要求远远超出了它的想象。 6月26日下午,小米汽车第二款产品YU7。据相关人士透露,YU7上市三分钟内大订单突破20万台。 18小时内,小米YU7订单突破24万台。这个数字引发了业界关于订购的争论和订单可靠性。 9月19日,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7万辆SU7汽车。召回的原因是,当L2高速驾驶员辅助驾驶功能激活时,某些车辆可能无法识别、警告或对非常特定的场景做出反应。如果驾驶员不及时干预,碰撞风险就会增加,并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召回基于产品缺陷,本次小米汽车召回并非自愿召回。这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缺陷展开调查后进行的。随后,小米汽车官方表示,本次召回旨在进一步提高驾驶辅助功能的可靠性。本次升级不需要更换物理部件,但将按照召回程序进行处理和运输。与此同时,雷军在微博上转发了小米关于此次召回的“网友提问解答”,并补充道:“汽车其中一份声明强调,此次召回是通过OTA更新完成的,不需要更换任何硬件,旨在提高辅助驾驶的可靠性。雷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造车很难。9月25日,雷军在年度讲座中回顾了小米的汽车制造过程,并表示,“我们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他分享了背后的决策细节。 小米SU7和YU7车型的研发,提到了两家汽车公司:理想汽车和特斯拉。新款北环、性能、智能驾驶辅助技术依然是小米汽车和雷军经常挂在嘴边的词。不过,雷军在演讲中并未提及汽车安全问题。引入了三个可靠的标准。铜陵事故压轴今年三月智能化和安全性加速提升 标准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这起车祸让智能驾驶安全成为舆论焦点。 4月16日,工信部发文宣布,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和软件在线更新管理推进会。会上,车企将讨论组合驾驶辅助,他强调,要充分进行测试和验证,明确系统的功能限制和安全措施,不得夸大或误导性广告,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4月的上海车展上,各大车企对智能驾驶的材料进行了紧急变革,行业和企业的宣传也从智能驾驶辅助转向了对安全的关注。此后,有关安全和智能辅助驾驶定义的政策频频出台。 。安瑟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强制性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复杂驾驶支持系统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征求意见。该标准对单车道、多车道、助航等多种功能的人机交互、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数据记录建立了全面的安全技术要求。新国标对复杂生命辅助系统的性能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第7.5.8章“B级道路环境下的建筑区域检测及响应性测试”中。本次测试场景以几乎1:1的比例再现了“3.29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场景。电池和门把手安全标准也正在出台。今年4月,最新的《电力安全要求》工信部公布的《车用电池》(GB38031-2025)首次将“热失控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规定,并增加了底部冲击测试和300次快速充电循环后的安全验证。新标准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电池安全指令”,对电池组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涉及小米汽车的事故中,无法打开车门是争论的焦点之一。今年9月24日,汽车门把手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汽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规定,每辆车门(不包括尾门)必须配备具有机械解锁功能的外把手。当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 发生事故后,如h 当约束系统不可逆展开或电池发生热事件时,非冲击侧门必须能够通过外门把手打开,而无需使用工具。这意味着完全隐藏的外部手柄设计是明确禁止的。 198天内,工信部主导的三项扎实标准分阶段实施,为行业安全带来新收入。每个标准都与小米汽车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了对比。雷根曾说过:“制造汽车是你一生中最后的事业,你的声誉受到威胁。”然而,我们声誉的基础从来不是营销言辞,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安全的承诺。截至10月15日晚,小米尚未就成都事故发布官方声明。相关报道:某汽车公司研发人员:小米SU7门锁类似卡扣,无视安全冗余设计gn 并通过隐形部件节省成本。一扇打不开的车门不仅困住了生者,也再次警示了车门把手设计的安全性。 10月13日凌晨,一辆小米SU7在成都天府街发生碰撞后起火。路过的四名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抢救汽车,但因“拳打脚踢”而打不开车门。最后,消防部门使用切割机打开了小米SU7的机舱门,引发了一场大火。这起事故距离“3月29日铜陵发生小米SU7爆炸事故”仅198天,距汽车门把手新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布仅20天左右。这场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要点上。首先,车辆的外部把手。小米SU7没有机械外手柄设计。要从外面打开门,只需按下隐藏在门把手内的微型开门器即可。关闭电源至解锁电子ueo。第二件事是车内的方向盘。 SU7内部配备了机械死亡开关,但如果被困在车内的人失去知觉,死亡开关将无法启动。 SU7的外手柄没有机械设计。 “小米SU7没有配备机械外把手,外界救援人员很难打开车门。”某汽车企业研发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根据行业惯例,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应该能够在停电时通过机械把手将门打开。因此,大多数模型都采用双冗余设计。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性。例如大众ID 4、传祺S9、腾势N9等。从成本上来说,隐藏式门把手一般比标准门把手的价格要高。在停电时安全打开车门的机械工具。然而隐藏式门把手的成本如果不考虑安全冗余设计,es会显着降低。上述研发人士认为,小米SU7门锁类似于卡扣,忽略了安全冗余设计,节省了隐形部件的成本。他表示:“SU7的半隐藏式外门把手只配备了电子开关,因此只能通过外门把手上的微动开关进行电动解锁。一旦发生侧翻或严重碰撞事故,外门把手可能会紧急断电,无法进行电动解锁。”另一位拥有10多年汽车制造经验的人士也向第一财经证实了这一说法。 “当这款车(SU7)推出时,我们就知道(车门)出了问题。大众ID系列也有半隐藏式门把手,但它们是机械结构设计的。小米并没有认为这种设计是多余的。”“拆除机械结构是为了降低成本。”一位专家在谈到小米汽车屡次面临的车内机械应急手柄问题时表示。他强调,事故中的人员很可能因冲击力过大而昏迷不醒,而且车内的机械应急手柄很难定位,一两分钟内很难够到并自行撤离。“但车辆经常在五分钟左右发生爆炸。” 据中国保险研究院的碰撞测试显示,配备电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弹出车门的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机械把手98%的成功率。隐藏式车门把手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是“必需品”吗?发生交通事故时不得打开。然而,隐藏式门把手仍然很常见。新能源汽车为何坚持隐藏式门把手设计?高合汽车原工程项目经理杨跃清曾表示,他参与了高合汽车无把手电动门的开发。 “它真的很漂亮,让充满科技感的车身看起来就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而且,它还能稍微降低风阻。对于关心公里续航里程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这是‘必须拥有’的选择。”他还表示,由于采用了无门把手设计,该团队已经实施了一些安全冗余措施,例如在车后部和车内每扇车门中放置备用电池。门上还配有紧急拉链和破冰支架。但仍然存在重大盲点。问题是很多车主都不了解这些,更不用说外界救援人员了。设计。此前,长城汽车魏建军董事长也公开强调,隐藏式门把手不能再在汽车上使用。他认为隐藏式门把手有一些缺点。首先,它很重。其次,密封性不够。第三,这些门把手必须由电力驱动。如果出现缺电或者碰撞的情况,很可能是打不开门的。不过,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改善这一状况,近期已开始就《汽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值》)征求意见。 《要求》规定,每扇车门(不包括尾门)必须配备外部和内部机械把手,以确保停电后门把手安全打开。当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在发生约束系统不可逆展开或电池热事件等事件后,非冲击侧门必须能够无需使用工具即可通过机械手柄打开。同时,“要求”包括车辆乘员必须能够通过机械解锁轻松识别内门把手。它说你需要能够做到这一点。车辆的内门把手上必须配备所需的警告标志。一些车内门把手要求在这些警告标志旁边显示打开和关闭说明,以防止车辆乘员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打开车门。回归传统门把手的成本不小。针对上述“要求”,不少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努力。比如尚捷首款新车H5,就没有采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特斯拉的设计总监还表示,门把手系统已经过重新设计。全新门把手设计将电子与机械结构合二为一,旨在让乘客更加方便紧急情况下可以开门。通过记者采访调查,多数汽车企业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已经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但形成新的门把手设计理念仍需要时间。东风官方表示,将进行新的设计调整,以适应汽车门把手的新规定,但具体的设计理念和改革思路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广汽官方表示,隐藏式门把手的开发和设计成本高于传统机械门把手,以确保安全冗余和车辆造型流畅。 “从隐藏式门把手改为传统机械门把手,需要重新设计电路、重新开模具等,尤其是现在,车辆设计重新强调集成化。看似只是换一个门把手,但很多系统设计都要彻底改变,而且改装的成本绝对不小。考虑到市场上大量隐藏式门把手车型的潜在风险,流通协会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是否需要召回此类车型以改进安全冗余度更大的门把手,目前仍有争议。 “首先,市场上隐藏式门把手型号众多,召回成本巨大,还有能否回收或改装的问题。目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消费者技术标准不允许对缺货产品进行追踪,除非客户向召回管理部门投诉,由相应部门决定是否需要召回。”上述专家表示。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如有)由台湾自有媒体平台“网易账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形成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